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知识解读!
待解决1回答284点击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知识解读!
离问题结束还有3天3小时16分26秒
- 1楼18953879319aa
- 2025-08-29 11:09
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的知识解读
一、管廊高度的设计
管廊的高度设计需考虑多个因素:
横穿道路:次要道路上方管廊的净高应不小于4.5m,主要道路上方应不小于6m,铁路上方则需7m以上。同时,检修通道的净高不应小于3.1m。
下部设备高度:泵周围至少需要2.5m的空间,换热器上方则需5.5m。当管廊上管道与设备相连时,最小净高为3.5m。
横梁结构和断面形式: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通常为1-1.5m。此外,装置间管廊的高度需考虑跨越区域,全厂应采用一个标准,与其他装置相协调。
二、管廊宽度的设计
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子根数和管径大小决定,并需加一定的余量(一般为20%)。同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管廊下设备和通道:需确保有足够的空间供设备和人员通行。
管间距:不同文献规范的计算方法可能有所不同。
一般管廊的宽度为6-10m,超过9m时,可采用部分或全部双层管廊。
三、管架结构
管架结构分为单柱管架和双柱管架。单柱管架宽度系列为0.5、1、1.5、2、3m;双柱管架宽度系列为3、4、6、8m。采用单根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立柱加钢梁结构,大型管架则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四、管廊的柱距和管架的跨距
柱距与跨距的确定:由敷设在其上的管道所产生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决定,同时也需考虑敷设在其上的最小管子的允许跨度或用多数管子的允许跨度。
跨距的推荐值:管架的跨距一般为6-8m,DN40以下的管道跨距为3-4m。
五、管廊上管道的布置
考虑管径大小:大口径管道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单柱管架管道均匀布置在管架柱子两侧。
考虑设备位置:与相连接的设备相适应,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中央。
考虑物料性质:低温管、不宜受热管与热管道分开布置,腐蚀性介质敷设在下层。
考虑热应力:高温管道、常温管道按吹扫介质温度考虑热膨胀量,高温大口径管道在外侧。
考虑仪表管道和电缆安全:工艺区敷设地下电缆,有腐蚀性液体渗入的地方采用架空槽板敷设。电缆不允许布置在热管道附近或输送腐蚀性介质下方,一般敷设在管廊走道的下面或管廊柱子外侧。
六、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确定因素
管廊的宽度
主要由管道数量和管径大小确定,并考虑预留宽度(10%-20%)和荷重。
考虑管廊下设备和通道以及管廊上空冷设备等结构的影响。
如需敷设仪表电缆槽架和电力电缆槽架,还需考虑其所需宽度。
可布置成单层或双层,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但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0m。
管廊的跨度
由敷设在其上的管道因垂直荷载所产生的允许弯曲挠度决定,通常为6-9m。
小直径管道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设置副梁以缩小管道跨距。
管廊立柱的间距宜与设备构架支柱的间距一致。
管廊的高度
横穿道路时,需满足道路净空要求。
考虑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如泵的操作和维护空间。
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取决于管道相互连接的最小尺寸。
需考虑管廊横梁和纵梁的结构断面和型式。
七、管道设计及施工中的避让原则
小管让大管:小管绕弯容易且造价低。
分支管让主干管:分支管管径小且影响范围小。
有压管让无压管:无压管改变坡度和流向对流动影响较大。
给水管让排水管:排水管管径大且水中杂质多。
常温管让高(低)温管:高于常温要考虑排气,低于常温要考虑防结露保温。
低压管让高压管:高压管造价高且强度要求高。
气体管让水管:水流动的动力消耗大。
金属管让非金属管:金属管易弯曲、切割和连接。
一般管道让通风管:通风管道体积大且绕弯困难。
阀件小的让阀件多的:考虑安装、操作、维护等因素。
施工简单的避让施工难度大的。
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
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
检修次数少的方便的让检修次数多的和不方便的。
非主要管线避让主要管线。
临时管线避让永久管线。
新建管线避让已建成的管线。
综上所述,管廊设计及管道设计需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管廊的高度、宽度、管架结构、柱距和跨距以及管道布置等。同时,还需遵循一定的避让原则,以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和施工的顺利进行。
支持 0
反对 0
举报